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全力打造示范样板
盐池县万亩黄花菜基地
近年来,盐池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区市党委工作安排,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第一民生工程,统筹实施基础改善、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健康扶贫等巩固提升工程,持续用力、真帮实扶,不断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先后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国水利扶贫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必须加快“三区建设”,其中之一就是加快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盐池县将如何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扎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本刊记者就此专访了吴忠市政协副主席、盐池县委书记王海宁。
记者: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十四五”时期的重要任务,也是乡村全面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请您谈谈2022年盐池县将采取哪些措施,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脱贫成效更可持续,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王海宁: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盐池县脱贫户人均收入13715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22.78%。2022年上半年,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7%,高于全区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没有发生一例返贫问题,我们牢牢守住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一底线任务。
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建设现代化美丽新宁夏,农民不能缺席、乡村不能掉队、农业不能滞后”,明确了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绘就塞上“富春山居图”,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等目标任务,为我们进一步提供了遵循,明确了路径。我们将严格按照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工作部署,动员和号召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发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革命精神、激发“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奋斗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实干精神,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摆在重要位置,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以增加农民群众收入为目的,全面抓好国家挂牌督办事项整改落实工作。一是做好领导体制衔接。由县委书记担任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有效衔接”工作责任制,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县乡村三级书记一起抓的“大包干”责任制,确保问题在一线发现、难题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体现。二是做好政策扶持衔接。始终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本着“工作力度、资金投入、政策支持、帮扶力度只增不减”的原则,制定盐池县2022年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1+N”政策举措,整合投入资金9.17亿元,落实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保障性政策,优化产业、就业、乡村建设等发展类政策,增强产业发展、环境整治、基础设施等方面政策举措的实效性,确保各项政策有效衔接、相互配套、形成合力。三是做好工作体系衔接。推行领导包抓、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工作机制,强化驻村工作队“管理+督查”模式,深化闽宁协作乡镇(街道)结对帮扶,促进人才、资源、资金等要素向基层集聚,全面挖掘乡村发展动能和潜力。今年以来,3100余名帮扶干部经常性、常态化深入村组落实政策、开展帮扶、解决困难,160名致富带头人进入村“两委”班子,102个行政村实现驻村工作队派驻培训和管理全覆盖,驻村干部生力军作用有效发挥。四是做好监测预警衔接。依托全区农民收入监测预警平台和防返贫大数据监测平台,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重要指标,建立健全“红黄绿”三色动态监测预警运行机制,持续跟踪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对产业、就业、教育、金融、健康和社会保障等帮扶措施进行定期核查。
记者:产业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石,振兴乡村必须振兴产业。请您谈谈2022年盐池县如何做好产业振兴这篇大文章?
王海宁: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只有产业兴旺,农民才能有好的就业、高的收入,农村才有生机和活力,乡村振兴才有强大的物质基础。盐池县坚持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牵引,按照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布局,立足“红色盐池、绿色发展”定位,大力发展新型材料、清洁能源、装备制造、现代化工等重点产业,特别是围绕自治区建设全国重要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以打造“盐池滩羊”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和国家级黄花菜绿色生产标准化示范区为重点,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形成集研发、种植、加工、营销、文化、生态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一是推动滩羊产业提档升级。盐池滩羊品牌价值达88.17亿元,全产业链产值达到64.5亿元,全县80%的农户都从事滩羊相关产业,对群众的增收贡献率也在50%以上,是盐池县名副其实的带动群众增收的“一号产业”。我们将依托“中国滩羊之乡”国字号品牌优势,聚焦正宗、品质和效益,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特色优质为导向,大力推进良种化繁育、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发展,加快实施滩羊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滩羊“种养+”一体化建设等重点项目,进一步提升滩羊产业融合示范园辐射带动功能,持续推动精细精深加工,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实现分等定级、优质优价。二是推动黄花菜产业提质增效。依托“盐池黄花菜”区域公用品牌优势,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持续完善标准体系,提升精深加工能力,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全力打造盐池黄花菜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22年,全面建成黄花菜产业融合示范园,提标改造1.5万亩黄花菜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扶持培育优质黄花菜加工、销售企业、合作社40家,黄花菜累计种植面积达8.1万亩,预计实现黄花菜产业总产值达2.8亿元以上。三是推动牧草产业融合发展。立足盐池县优质牧草产业基础,集中建设服务全区生态涵养和养殖业发展的百万亩天然草原修复补播改良和优质牧草种植基地,加大养殖业饲草研发、加工和综合转化资源利用力度,鼓励支持农户种植青贮玉米及苜蓿、燕麦草、苏丹草等优质牧草,促进草畜产业转型升级。2022年,全县种植优质牧草20万亩、平茬柠条30万亩,为全县养殖业发展提供饲草保障。四是推动小杂粮及其他畜禽产业扩量升级。充分发挥盐池县资源比较优势,建成荞麦“三品一标”示范基地6万亩,全县小杂粮种植面积达到46万亩,启动筹建国家荞麦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县,国家级“杂粮产业链一体化示范”项目通过欧盟有机标准认证。优化畜禽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组建“国有企业+龙头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带动肉牛、滩鸡、生猪等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化方向发展。
记者:请您谈谈盐池县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王海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盐池县坚持将85%以上的财力用于民生事业,持续改善和服务民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综合指数跨入了全区第一方阵。我们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实施“六大提升行动”,持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事业建设,努力打造人民生活福地。一是鼓足群众增收的“钱袋子”。全面落实共同富裕战略,以拓展产业、就业增收空间为重点,加快推进“盐池滩羊”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和国家级黄花菜绿色生产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实施滩羊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推进创业服务提升工程,打造“狮城宁好”电商基地,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年内转移农村劳动力4.5万人次以上,让老百姓钱袋子更鼓、家底子更厚。二是提升移民群众的幸福指数。17名县级领导定点包抓22个移民村,全面、精准落实就业帮扶、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等9个专项提升任务,移民村农业产业集约化、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整合各类资金2.1亿元,大力推进安置区人畜分离、生活污水处理、清洁能源取暖等民生项目,促进移民群众社会融入、移民村社会治理和服务保障水平明显提高。三是办好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以争创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为抓手,全面推进“教育兴县”,深入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名师名校长培育工程和职业教育“双高”“双优”计划,年底建成二中、四幼等中小学、幼儿园5所,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巩固提升“双减”成效,创新开展各类课后服务,争创自治区“互联网+教育”示范县。四是完善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大力实施医防医养融合发展项目,持续深化“三医联动”改革,推进“县外重点医院+县域医共体”发展,拓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应用,不断提高健康服务质量和健康保障水平。
责任编辑:李 旭